Auld Lang Syne 與 Amazing Grace 同為舉世聞名的二首蘇格蘭節慶民謠,中文譯名為驪歌,若譯為「往日時光」更為恰當。
Auld Lang Syne 寫於1711年(或更早於1677年),原歌名與歌詞皆使用蘇格蘭古文字,即蓋爾語所寫成,其意為「Times gone by」(時光流轉),或直意為「Old Long Since」(往日時光)。
Auld Lang Syne在台灣、日本、香港被使用在學校畢業典禮上,並不能表達其原曲的意義。其實在蘇格蘭,甚至是現在的英格蘭、愛爾蘭及美國,此曲為新舊年跨年時,必唱的歌。午夜倒數時,不論是在家中、收音機、電視台、餐廳、聚會場所或廣場一定播放或吟唱這首歌,有送走舊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之意,是一個新舊年的橋梁,倒不像中文驪歌那麼感傷。
此外,在上述國家,有許多人在平安夜聚會場所倒數時,也同樣演奏或演唱這首歌。在西方的許多電影中的跨年場合或平安夜,皆可看到這樣的場景。
英文譯詞許多版本,以下為較普及的版本,我們可以從歌詞中體會這首歌的意涵,特別是最後一句歌詞,非常令人深省喜歡:
Should o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o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days of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因為歌詞的意涵相當的美,個人將使用最簡單的文字將歌詞譯成中文如下:
難道那熟識的老朋友曾被忘記
從沒來到心中嗎?
難道那熟識的老朋友曾被忘記
及往日歡樂時光?
為往日時光,親愛的老友
為往日時光
我們舉杯祝福溫馨的友誼
為往日時光
另有較少被演唱的歌詞如下:
And ther's my hand, my trusty free,
And gie's a hand o' thine;
And we'll take a ride to wealy woods,
For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 kindness yet,
西方有非常多的歌手曾演唱Auld Lang Syne這首歌,其中最佳的版本個人認為是Mairi Campbell與Dave Francis所組成的二人樂團The Cast所演唱的,這個版本也被電影版的「慾望城市」選為電影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