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世界土風舞迷的蜜色羅舞蹈,其由來是於1945年時,Duquesne University in Pittsburgh的Brunhilde Dorsch教授希望在他與辦的一項活動之中能有一首希臘的舞蹈,所以他就前往拜訪該校一位指導希臘舞蹈社團的希臘籍學生Mercine Nesotas。
Nesotas 當時是一位希臘民俗舞蹈社的指導老師,她非常喜歡克里特島的希爾扥舞,特別是一首名為Syrtos Haniotikos的希爾托舞,亦稱為Kritikos。因為當時此種希爾拖舞不容易找到合適的音樂,有人就建議使用馳名世界的克里特歌謠蜜色羅(Misirlou)當為配樂。Nasotas就將此舞蹈介紹給Dorsch教授。
後來此舞蹈再經另一位舞蹈家Monty Mayo於1948年在匹芝堡的Oglebay土風舞營中介紹,因為其音樂優美動聽及舞步簡單輕盈,而漸漸傳開來,更受到全世界土風舞迷的熱愛,甚至回傳至希臘,也受到希臘人的喜愛。
現在在世界各地的土風舞聯歡活動中,包括美國、歐洲、香港、日本及台灣,蜜色羅是活動中必備的曲目。因為蜜色羅其原文的發音前二音節與Miss雷同,因此在台灣中文譯名就譯為蜜色羅小姐,譯名與歌詞中對鍾情女性的渴望與追求相當吻合,可稱是一種巧合並且十分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