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首歌,你一聽到不會馬上想跳舞,至少一定會身體搖擺,那就是古巴最著名的民謠「關達拉美娜」,然而有一首歌,你一聽到肯定會起身跳舞,那就是這首巴西著名的民謠「玉米上的麻雀」(Tico Tico no Fuba),而且自然會用很快的疊步舞步,左右腳交替的在地上快速滑動,若是一群人一起舞動,更是非常歡樂。
Tico Tico no Fuba於1917年,由Zequinha de Abreu所作曲,旋律是巴西三大音樂類型之一的Choro(休羅)(註),原來曲名為Tico Tico no Farelo(穀物上的麻雀),因為與另一首他人較早創作的歌曲同名,才改為現在的曲名,葡萄牙語的歌詞是之後由Aloysio de Oliveira所填寫。
歌詞的意思,是描述一位穀倉的主人不厭其煩一隻麻雀一直來偷吃他的玉米粉,氣憤它不自己去田裡找蟲或樹上找水果吃,用盡各種方法都趕不走這隻麻雀的情境。
1940年代,有當時知名歌手另外填寫了英文歌詞,內容改為咕咕鐘裡的布穀鳥的叫聲,來描述有情人對愛情的期待,之後這首歌就開始廣為流傳世界各地。
Tico Tico no Fuba,因為旋律輕快,也常被北美洲國家用在卡通、廣告歌曲以及一些特定的影片中。
與美國爵士樂手Stan Getz合作將Bassa Nova推向世界爵士樂壇而聲名大噪的巴西著名作曲家Joao Gilberto,甚至在他們合作的第二張專輯中,將Tico Tico no Fuba歌名寫入其中一首曲子,O Pato(鴨子)中,可見這首曲子的影響力。
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閉幕典禮,如嘉年華般的熱鬧典禮中,在由27位小朋友演唱巴西國歌後,典禮進行14:04分時,各國國旗開始進場,這時所配的音樂就是Tico Tico no Fuba,時間長達二分鐘之久,可見這首曲子在巴西音樂中的重要性,而經過里約奧運這一次的演出後,更鞏固其在巴西與國際音樂界的獨特地位。
因為這首曲子的輕快旋律,演奏的方式淡妝濃抹皆相宜,不論以長笛與吉他的二重奏,或是小型樂團,以手風琴、小提琴、豎笛、小號、曼陀鈴、七弦吉他或是巴西鈴鼓(Pandeiro)來演奏都是非常輕快歡樂,也有許多交響樂團,在莊嚴的交響樂曲外,也喜歡演奏這首曲子,有時因為這首曲子旋律太快,所有樂手都很專注看著樂譜演奏,樂團指揮家雙手也不宜一直快速揮動,只好以身體擺動來自行享受過程中的樂趣,也有一些交響樂團,要演奏這首曲子時,全團大瘋狂,站起來擺動跳舞,揮動手中樂器,歡樂無比,Bravo !!
註:巴西三大音樂類型為Choro, Samba與Bassa Nova,後二者的產生多少也受前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