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傳奇民謠作家史蒂芬.佛斯特(Stephen Foster),在1950年與珍妮結婚後三年,1953年決定到紐約發展,到1955年回到家鄉,這二年時間是他創作歌了不知名的歌曲,然而因為隻身在紐約且生活並不富裕,因思念妻子珍妮,在1954年寫這首「有明亮棕髮的珍妮」(Jeanie with the light brown hair)。
從歌名「有明亮棕髮的珍妮」來看,這首歌的旋律應該是輕快活潑的,而且應該是在描述一位青春亮麗的少女,相反地歌曲的旋律卻帶著緩慢憂鬱,一點點期盼,一些些失落,第二第三段歌詞更是表現出對未來的無奈,佛斯特可能想傳達其當初追求少女時期的珍妮時的心情,以及寫這首歌時對珍妮愛慕,加上那時獨居紐約及其在創作上已漸遇瓶頸,因而把內心的憂鬱也寫入歌曲中了,因而完成了如此充滿憂鬱的動人旋律,或許因為這樣獨特的意境,大部分的現今美國民謠演出者幾乎偏好以演奏的方式來詮釋這首歌曲,當以小提琴或手風琴演奏時,那愉悅中帶著憂鬱的琴聲往往會輕輕觸動聽者的心靈。
這首歌在第三小節的其中二個音符突然上升六度音,善於駕馭的演唱者,可以將其表現出圓滑自然,非常動聽,是這首歌最迷人之處。
佛斯特曾為珍妮寫過多首歌曲,除了「有明亮棕髮的珍妮」外,還有「六月的珍妮」(Janny June)、「珍妮從綠色草原走過來」(Jenny’s Coming Over The Green)、「美麗的夢仙」(Beautiful Dreamer,或譯為夢中的佳人)、「小珍妮陶」(Little Jenny Dow)等歌曲。其中以這曲「有明亮棕髮的珍妮」與「美麗的夢仙」最為動聽,至今仍是美國最受歡迎的民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