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謠網站已於 2021/7/1 重新改版上線

克羅埃西亞

克羅埃西亞

分享到

亞得里亞海浪花

   蔚藍的地中海,自義大利東岸如馬靴形狀的底部往北而行,形成了南北狹長的海峽--亞得里亞海。它為義大利東岸與克羅埃西亞西岸,雕琢出一片狹長而美麗的海岸。當義大利新娘乘坐貢都拉船,在威尼斯嘉年華的婚禮中,向亞得里亞海拋下永浴愛情的戒指時,對岸的克羅埃西亞少女,可能正在第那里阿爾卑斯(Dinaric Alps)山麓歡唱當地的歌謠,向亞得里亞海輕躍著的絢麗浪花,吟詠著對婚禮的祝福。無論是東岸托斯卡尼(Tuscani)鄉野的藍,或是西岸達爾馬提亞(Dalmatia)海岸的美(註1),皆要歸功於這海中之海--亞得里亞海的造物之美。

 

 克羅埃西亞少女的歌聲

  自中世紀至1989年,克羅埃西亞陸續被羅馬帝國、奧匈帝國及南斯拉夫共和國所統治,千年來飽受戰爭的摧殘。在苦難中,樂觀的克羅埃西亞人即以歌聲來撫慰他們受創的心靈。從南部第那里阿爾卑斯山脈到北部帕羅尼亞平原,居住在這裡的人們,為這個美麗的國家創作了豐富的音樂與歌謠,特別是由女聲團體清唱的悅耳民謠最具特色。若說匈牙利著名的單一女聲清唱的歌聲有空山靈雨、餘音繞樑的純淨,那麼克羅埃西亞的女聲合唱就宛如百鳥齊飛,有著滌人愁思的舒暢。當女生們專注的融入歌曲時,男生們則以特有的傳統樂器--坦布拉琴(Tambura)為其伴奏,並不時加入助興的合聲。那種柔和愉悅的畫面,讓人幾乎忘了他們千百年來所受的苦難,也讓人更尊敬於他們開朗的生命力。

 

     這些歌曲大多是描述含蓄的愛情或為慶祝婚禮的歌曲。在結婚的前一天起,女伴們就陪伴著新娘唱歌、跳舞,以羅勒的綠葉鑲製花環的頭飾,洋溢著婚禮的祝福。在西北部密第穆尼(Medimurje)地區,戀愛中的男女習慣以互贈紫羅蘭及歌唱來表達彼此的愛意。在巴里克(Barica)地區有一首叫巴里克少女(Barica Girl)的歌曲,就是描述一個男孩忌妒他的愛人接受一個年輕軍人幫她挑選馬靴而生悶氣,那女孩卻嬌臻的認為她可以這樣做,因為她以自己的銀幣支付了馬靴,接著唱起了情歌。這首歌後來成為克羅埃西亞著名的民謠,並在1946年被編為民俗舞蹈,直到目前仍廣泛的流行著。

 

萬馬奔騰的坦布拉琴聲

     坦布拉琴最早源於印度魯特琴(Lute),為撥絃樂器,琴身狀如吉他,發音箱如瓠狀,琴柄修長,因音色高低而尺寸大小不一,並且男女有別,傳入克羅埃西亞後,演變成其傳統樂器。坦布拉琴有3~5根金屬弦,演奏時一律空弦演奏,左手不按弦,所以每根弦只發一個音,此為其最獨特之處。當演奏時必須數量齊多、音階不同的坦布拉琴一起演奏,因此奏出的琴音如大海澎湃,再配上歌手齊唱,歌聲琴聲宛如萬馬奔騰,少有民族音樂可以比擬。在克羅埃西亞國內就有許多專門教授坦布拉琴的音樂學校,並有極多著名的坦布拉琴樂團,除了受邀在國內外演出外,亦經常參加世界各地的音樂比賽並屢創佳績。